工程倉庫管理系統是怎樣服務企業的?
每個參與過工程管理軟件項目實施的人都應該知道,工程管理軟件項目實施成功的關鍵在于企業對細節的掌控。有人說工程管理軟件不難,但很復雜。這里所說的復雜性,是指整理工程管理軟件基礎數據的過程。整理工程管理軟件基礎數據真的很麻煩。這個過程并不比工程管理軟件上線容易,但實際上并沒有操作難度,只是過程比較復雜。許多成功運行工程管理軟件項目都說:成功實施取決于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和十二分數據。由此可見,基礎數據整理在工程管理軟件中的重要性。
工程管理軟件有三個重要數據源,即工程數據源、庫存數據源和其他參數的設置。其中,工程數據源和庫存數據源占整個工程管理軟件數據庫的90%,整理難度最大,整理周期最長,處理起來需要更多的精力,必須在項目實施前做好準備。每個參數的設置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包括項目實施成功后對系統的日常維護。
項目數據源主要包括建立科學數據統計系統,材料管理模塊主要文件的建立、BOM(材料清單)收集整理,施工方略的確定等。鑒于建立工程數據庫的工作量很大,而且是一項長期工作,必須有高層的統一安排才能完成。此外,工程數據的整理和輸入涉及到許多業務部門。因此,有必要成立由專業組成的工程數據管理員。一般來說,該團隊由工程管理軟件項目的項目負責人直接領導,要求企業標準化團隊和信息部成員加入。
數據組的主要職責是建立和維護工程管理軟件的代碼系統,對企業的工程數據進行整理和規范,以確保企業工程數據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庫存數據源主要包括倉庫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倉庫類型的設置、倉位的設置、倉庫交易類型參數的設置等。其中,倉庫基礎數據的整理非常重要。如果前期倉庫管理規范,賬戶和物體的一致性高,只需將這些賬戶和物體的數量導入系統即可。若帳物相符率較低,則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整理倉庫的帳物數量。首先,要規范倉庫的收發管理,包括倉庫管理的十大原則。無論是借料、補料還是退換材料,都要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操作,為倉庫管理員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方法,加強對倉庫管理員日常工作的抽查。對于某些數量差異較大的配件,可采用循環盤點的方法,對其進行盤點,糾正錯誤,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因。唯有如此堅持下去,倉庫的帳物才會越來越精確。尤其是在工程管理軟件切換初期,雖然有些庫存數量不是很準確,但還是要堅持使用系統的賬戶數量,堅決扔掉手工賬戶,只保留一套賬戶。只有經過這樣的磨合期,系統的數據才會越來越準確。
庫存管理中經常使用的材料操作都是基于倉庫和倉庫位置,包括建立倉庫位置。(LMMT),移庫(IMTR),發料(PICK)等等,企業的所有庫存業務都涉及到倉庫,主要包括工廠內外、租賃倉庫、車間倉庫、倒沖倉庫等。,所有這些都應該納入系統管理并明確定義。設置倉庫時,首先要定義倉庫的類型。在制造企業中,一般可以設置的倉庫類型有:原材料倉庫、配件倉庫、半成品倉庫、成品倉庫、廢品倉庫等。倉庫數據的設置可以根據倉庫的不同類型進行,同一類型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設置多個倉庫。在設置倉庫位置之前,可以對整個倉庫進行分區,即設置倉庫區域。
在工程管理軟件中,倉庫區域的設置主要以物理方向進行,如東部、西部、南部和北部區域;或者按照現場劃分,按順序劃分。倉庫位置是指倉庫中存放物料的貨架,根據倉庫區域中的位置和功能進行劃分,以存放不同類別或不同狀態的物料。如果物料質量檢驗前后應單獨存放,應設置兩個倉庫位置進行區分,一個是待檢倉庫,一個是合格的倉庫。倉庫位置的設置可以方便倉庫中物料的組織和進出倉庫時物料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