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為什么難以應用成功?(圖文)
評價ERP系統實施成功的標準。
我認為如何評價ERP實施成功主要有10點:
1完成系統要求,人員對接完成。
2體系功能和業務差異,解決問題。
3各個模塊的功能和操作,流程都已整合。
4各個模塊負責人已熟悉了系統的功能和操作。
5已對各個模塊的終端用戶進行了培訓。
6能夠正常工作,運行邏輯準確。
7本系統全部文件,報表運行準確。
8人工帳單完全停止后,可以使用新系統支持業務系統正常工作。
9系統無法與之相提并論,運營效率大大提高。
10系統缺陷和管理缺陷不能排除,但對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沒有嚴重影響。
對中小型企業來說,管理基礎薄弱,初次實施ERP經驗不足,能達到以上實施效果,已取得了很大成功。
為什么成功實施ERP項目是困難的?
一家企業的經營發展一般要經歷以下幾個過程:不規范、規范、標準、精細(量化、數字化),并不斷循環優化。并且ERP系統的實施,基本上從一步從未有過一步的標準化管理,完全是實現企業管理的三級跳,其難度可想而知。對于這一點,企業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就不會陷入執行的泥沼。
執行的困難可以從這兩方面看出:
管理學基礎包含材料資料、BOM技術資料、各種帳目、各種文件報表、業務流程等,不僅繁雜,而且業務量巨大,更困難的是,打理人員必須具有深厚的專業功底。說起ERP的時候還是陽光明媚,真正的執行到細節,才發現如入地獄,苦中作樂。
在實踐中解決各種難題。ERP的運作過程也是企業整個業務系統運作的過程。ERP軟件是一套精細管理系統,容易暴露管理、運行、操作上的漏洞,ERP系統不亞于一個管理顯微鏡,不但放大了管理問題,也放大了矛盾沖突,極大地加大了ERP實施難度。
為什么員工拒絕執行ERP系統?
為此,我的分析如下:
ERP系統在實施前,把ERP描述為“救世主”,似乎只要實施了ERP系統,所有操作上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而事實卻不是這樣。
在實施前期,要對大量的基礎數據進行梳理,工作量大,特別是人工帳和系統帳同步并行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
對規范操作的嚴格要求,很不習慣,不能短時間適應,產生煩躁情緒。
ERP功能較強,大家一時難以把握,產生焦慮,甚至恐懼情緒。
項目團隊中的執行策略上的失誤,導致執行過程受阻,影響到員工的工作,包括返工、加班,甚至誤判。
正常運作,強制執行,給員工太多的壓力。不能有效緩解員工的壓力。
項目團隊培訓不夠好,指導員工,特別是當員工出錯,失誤時不及時指導,幫助員工。
在ERP系統實施過程中,沒有明確員工的利益,更沒有讓他們從內部接受ERP系統。
ERP系統實施后,為什么會出現“墻內開花墻外香”?
ERP系統實施后,對操作者的要求更嚴格、更規范,在此過程中,員工容易產生焦慮,甚至恐懼,進而產生抵觸。
中級管理層不熟悉,不熟悉ERP系統,總感覺好像失去了對員工的控制“權力”,出現了系統問題也搞不定。在ERP系統艱苦的馬拉松式執行后,產生疲勞感。
上層的人總是覺得系統功能不夠強,實施效果不佳。許多系統的問題還不能解決。
上司期望過高,以為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太多,投入產出不盡如人意。此外,對ERP系統的種種非議,對實施結果缺乏信心。
主要問題在于:大多數人習慣于只關注“問題”,而忽略了ERP系統實施的整體價值,特別是為整個管理水平帶來的進步和長期效用。
實際上,即使在華為,它實施了IPD、SCM等集成系統,也受到了不少贊譽。但是如果訪問這些系統的實施者和用戶,相信你也會感到一大堆不足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