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件系統知識 >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的創建理念以及制度理論
企業資源計劃(工程管理軟件)是先進企業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的整合。成功應用作為一種集先進管理理念于一體的信息系統,可以有效整合企業資源,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力。但據不完全統計,在應用工程管理軟件的企業中,只有10%~20%的企業成功實現了系統集成,30%~40%的企業沒有或只有部分集成,50%的企業失敗。到目前為止,我國成功實施工程管理軟件的企業不到三分之一,只有3.8%的中小企業選擇實施工程管理軟件。
雖然工程管理軟件的利用率很低,但國內對工程管理軟件的成功實施有很多研究,主要關注工程管理軟件采用后的問題。采用決策和因素的研究,即采用前問題不多。中國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7%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的60%,利稅的40%,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因此,對于尚未實施工程管理軟件的中小企業來說,關注其采用決策非常重要。本文基于創新傳播和制度理論,建立了我國中小企業工程管理軟件的綜合因素模型。
一、創新擴散理論。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nofinovation)是Rogers于1983年提出的,用于描述技術創新在社會體系中傳播的基本規律和過程。影響創新的接受因素包括:創新技術特征、決策者特征和溝通渠道。創新技術的特點是個人對創新技術的主觀感受,包括相對優勢、相容性、復雜性、可觀察性和可測試性。Rogers認為,創新技術的特點通常比其他因素更能預測個人對創新的采納行為。創新擴散理論最早應用于個人層面,但最近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組織層面。組織層面的研究側重于組織的采納和傳播過程,通過各種模式描述或預測決策T/IS在組織中的傳播程度,包括與IT采納和傳播相關的因素。這些重要因素涉及個人、組織和技術。國外研究中最常見的因素有:收入、規模、內部資源和競爭。有的針對一般IT,有的針對WEB挖掘、網站、數據倉庫技術等專業IT。黃國慶研究了企業規模、組織結構分權程度、企業文化變革程度、企業環境不確定性、企業工程管理軟件的采用情況。
二、制度理論。
系統理論提供了組織IT/IS所采用的另一個視角提供了另一個視角。該理論認為,組織對結構和活動的修改有時是對環境壓力的反應。而不僅僅是經濟考慮。例如,法律、聲譽或規范可能迫使企業采用IT/IS,包括競爭壓力、模仿壓力和規范壓力。制度壓力解釋了同行業企業傾向于采用同一行業的企業傾向于采用相同的技術。文獻認為,通過影響高層管理的信念和參與,制度壓力間接影響組織對工程管理軟件的吸收。
組織信息技術采用的決策不僅是一個技術過程,也是一個社會過程,其最終結果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文獻以決策者為中心,通過對企業內外環境的感知,分析了競爭、趨勢、政策、企業基本條件、企業文化和信息系統的成熟度等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