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工程管理軟件采用模型
中小企業工程管理軟件采用模型。
中小企業的決策更加個性化和集中,因此中小企業的信息技術既具有組織層次的特點,也具有個體層次的特點,因此高級人員的一些特點通常會影響企業的決策結果。創新擴散理論并沒有對組織之間的技術擴散提供完整的解釋。創新采用決策應考慮相應的環境和創新的特殊性,因此基于創新擴散和制度理論。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增加了首席執行官的創新和工程管理軟件與組織的兼容性。圍繞個人、技術、組織和外部環境四個方面,建立了中小企業工程管理軟件的綜合模式。
1.CEO的創新。
由于實力的限制,中小企業更注重短期利益,更注重可見的回報,項目管理軟件的實施不僅風險高,而且投資不能立即實現,使項目管理軟件的實施主要取決于企業領導者的愿景。首席執行官是中小企業的重要決策者。采用項目管理軟件將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和風險。首席執行官對新事物的偏好、承受風險的能力反映了個人創新能力的規模,最終影響了企業項目管理軟件的采用。
2.工程管理軟件與組織的兼容性。
工程管理軟件與組織的相容性是指工程管理軟件系統與組織的需要、組織文化的適宜性。創新擴散理論只考慮技術本身的特點,但復雜的信息技術采用、采用和擴散研究需要同時考慮組織和任務的特點。無論技術有多先進,只有滿足組織的實際需要,它們才能得到認可。不同的工程管理軟件系統有不同的開發重點,其功能和適用的行業也不同。此外,企業在實施工程管理軟件系統時,需要與其他系統集成,不同企業擁有不同的系統。相容性越高,工程管理軟件的不確定性就越小,企業就越容易接受。
3.信息化水平。
企業信息化水平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硬件水平,包括使用網絡、計算機和各種應用系統;二是具有使用和管理IT能力的專業人員。信息化水平代表了企業業務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即信息傾向。如果企業的信息化有一定的基礎,那么企業引進工程管理軟件所需的經驗和人才就具有優勢。通過現有的IT投資,積累了一定的項目經驗,培養了一批專業骨干,培養了基層員工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這些早期積累可以減少企業對工程管理軟件的恐懼和阻力,從而提高中小企業的采納意向,人們通常對熟悉的東西充滿信心。
4.企業規模。
企業規模往往被認為是技術采用的一個重要因素。組織規模越大,資源和資產就越多。它不僅能吸引優秀的IT專業人員,而且即使失敗,對企業的影響也很小。因此,小企業在實施工程管理軟件時面臨許多障礙,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而且,作為IT投資,企業規模越大,投資效益越容易達到規模效應。
5.外部競爭。
組織通常會盡最大努力減少周圍環境的不確定性,比如通過引進新技術來創造競爭優勢。各種壓力促使組織和競爭對手在實踐和過程中非常相似,競爭壓力就是其中之一。競爭使忽視先進技術的組織消亡,消除不適應的組織,留下適應的組織。企業的所有需求都是由競爭引起的,IT需求也是如此。中小企業往往是市場的追隨者。當競爭壓力增大時,為了保持市場地位,他們更容易轉向工程管理軟件等信息技術。而且中小企業業務簡單,使得工程管理軟件實施周期短,可以快速反映外部環境的變化。
6.政府政策。
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對外部環境政策的影響更為明顯。與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資金、人才、管理、技術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因此,在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道路上,政府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非常重要。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實施過程中,政府可以組織專家組深入企業發現問題,與企業一起解決信息化過程中的問題,舉辦成果展示、論壇,通過示范、演講、討論等形式推進信息化工作。
作為組織引進信息技術的關鍵第一步,組織信息技術的采用受到技術自身特征、組織特征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本文從個人、技術、組織和外部環境六個方面分析了其對中小企業工程管理軟件采用的影響,為下一步的實證研究奠定了基礎,期待為政府部門和軟件制造商致力于中小企業工程管理軟件的推廣提供一些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