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軟件——防止過度管控利器
雖然不能說2017年是建筑行業的“分水嶺”,但進入2017年,我們對建筑行業的預測基本上有了結論。從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一部分企業仍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逆勢上揚;一部分企業已關閉停業;還有一部分企業陷入困境,呈現頹勢。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質量是關鍵,但在提升管理的過程中要避免過度管理。今天,重點討論兩個深層次的問題,即在過度管理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個問題是錯誤地應用了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
為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許多企業都制定了標準化和精細化的方法。標準化和精細化兩種操作本身并沒有問題,但是如何正確應用就很關鍵了。許多企業部門紛紛制定了大量的標準化管理手冊和各種規章制度,甚至部門之間缺乏協調,互相爭相發文,導致項目頻繁接到各種“指導”。因此,原本良好的項目可能會被復雜的管理制度和規定所破壞。錯誤應用標準化和精細化帶來的突出問題有:
(一)過度規范化和細節化管理會使企業的制度成本增加。講個故事吧,經濟學家德索托在調查20世紀80年代秘魯貧困問題時發現了一個現象,秘魯的法律體系過于復雜,某年竟然頒布了28000條法律來管制經濟。然而,這種過度管控的方式只會適得其反,也增加了社會運轉的成本,導致了貧窮國家更加貧窮。企業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不合理的制度、規定或方法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運營成本和經濟損失。事實上,回歸管理的基本原則,項目的終極目的是實現目標,而不僅僅是滿足制度;如果只是滿足制度就能實現目標,那么管理也太過簡單了。
過度規范化和精細化的管理對企業效率產生了負面影響,使組織與客戶疏離。1911年,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泰勒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這是世界上第一本有關精細化管理的著作。泰勒花費了一生時間來探討管理的本質問題:如何提高管理效率。然而,在一些企業的實踐中,許多人將利潤作為管理的核心,希望通過設計一套完美的流程來實現企業的利潤。然而,實際上,在看似完美的設計下,管理活動變得僵化,項目被迫按照流程進行,招標、評審和文件處理成為主要目標,這種過度的精細化導致企業和項目對市場和客戶的反應變得遲鈍。管理效率不斷下降,企業為了管理而繁忙,卻越來越遠離市場和客戶。
問題二:迷信互聯網,“互聯網+”并非一加就有神奇效果。
首先,運用互聯網作為主要工作管理手段,在信息安全方面易受攻擊,導致數據泄露;盲目追求技術而忽視企業實際需求;過度依賴互聯網而忽視了傳統的經營模式。因此,企業在借助互聯網促進轉型的同時,也要意識到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需要配合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同時,政府和媒體也要加強引導,讓企業正確認識和運用互聯網的價值,避免因盲目追求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互聯網進一步加強并使企業的官僚主義變得僵化。許多企業都在追求或已經采用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以傳統的、等級制度的和穩定的方式進行運營。然而,組織結構的穩定性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即官僚主義的形成。采用層層審批的辦公軟件系統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官僚主義。在這種系統設計下,職能部門的目標常常凌駕于整個企業目標之上,只有滿足辦公軟件的要求才能得到通過;此外,軟件為部門官僚提供了流程支持,不論事情有多緊急,也不論是否需要靈活變通,辦公系統都會否決一切不符合規定的請求。
(二)互聯網將管理從項目和現場中遠離。許多企業采用辦公軟件,其目的是基于法人的管控。然而,我認為法人管控的核心是如何發揮法人的功能、降低法人的風險,首先要通過"管控"手段實現自我變革,而不僅僅是用來"管控"項目。然而,在許多管理應用中,辦公軟件的目的是讓項目按照流程進行,由法人進行審批。辦公系統軟件人為地割裂了項目與法人之間的聯系,也割裂了管理與現場之間的聯系。華為的任正非曾說過,讓聽到炮聲的人呼喚炮火。然而,在一些企業管理中,以信息化為借口,遠離了現場,遠離了炮火。
針對過度管理的幾個建議:
管理的實質是提高效率,所以必須設計簡潔高效的流程。
這里的效率不僅包括項目生產效率,還包括企業的法人效率。許正在《輕戰略》中指出,我們的企業戰略應該簡潔有效,及時應對市場變化,避免傳統戰略模式的長周期和慢響應的弊端。因此,建筑施工企業的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和流程應該簡潔高效。所有的流程不僅僅是為了流程本身,更是為了達到有效的結果而建立的。
企業的核心和目標是通過創造和保留客戶,為客戶提供價值。
德魯克提到,企業的目標和使命必須以客戶為重心和出發點。因此,管理不應該只是企業內部的自我娛樂循環,而應該建立一個動態、快速、敏捷的反應機制,以滿足客戶需求并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個機制是從上到下傳遞、從下到上反饋的系統,絕不是孤立的“點”或“線”。企業管理體系的建設應該以客戶為導向,同時也要以問題為導向。另外,在企業管理方面,要澄清一下的是,“企業目標是利潤最大化”的說法是錯誤的。利潤只是一種結果,真正決定利潤的是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創新能力,利潤只是企業績效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
第三條:采用一切途徑激發一線員工的智慧。
陳春花在《大學的意義》中提到,豐田的精益制造是中國企業學習的楷模。盡管許多企業引入了精益制造體系,但沒有像豐田一樣取得全球成功。這是因為許多企業沒有意識到豐田精益的關鍵在于發揮“一線員工智慧”。在這個概念的引領下,豐田發展出了一整套管理模式。管理者首先要成為培訓師,公司最高職位不是總裁,而是總培訓師。然而,很多中國企業的管理者并不認為一線員工具有智慧,更多地將他們視為成本。所以,我們不能僅僅簡單地建立精益制造體系,而是應該基于發揮“一線員工智慧”的共識來構建企業管理軟件。通過對一線員工進行大量培訓、專業化提升和激勵投入,才能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
在總結企業管理時,我的觀點是:客戶至上,客戶為先,客戶是最重要的;簡潔至上,簡潔優先,保持簡潔是非常重要的。
東營金石軟件有限公司近十四年來在工程建設行業深耕,致力于中小施工企業管理數字化。金石工程項目管理軟件旨在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利潤,核心在于成本控制,涵蓋合同管理、物資管理、分包管理、資稅管理等多個核心業務。通過業務標準化和管理流程化,解決項目監管、數據準確性、管理決策等問題,有效規避企業風險,控制經營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