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工程項目成本管理軟件的研究現狀
國外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研究現狀
國外學者開始工程成本管理軟件的時間比較早,始于二十世紀中葉,并逐步形成了工程成本管理軟件的方法。從管理思想來看,現代工程成本管理軟件能全面、系統的管理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項目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項目全面成本管理以及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三種。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首先提出了項目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思想。
當時國外的有關資料表明,在項目的壽命周期內, 管理費用約占10%,人工費用約占30%,施工(材料)成本約占60%。鑒于施工成本、采購費用遠大于研制費用的現象,美國首先提出了全項目周期管理概念,力求通過在管理方面多花一點錢來幫助后面的施工環節實現科學化管理從而節省費用。
這一方法包括:項目全壽命費用設計和項目全壽命費用的管理和控制。此后,在20世紀70年代,英美一些學者和工程行業工作者對這一思想進行了完善。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工程項目全壽命期集成管理理論的發展,成本管理作為項目管理的一個內容,其全壽命周期的管理思想、理論也在不斷地創新和提高。
項目全面成本管理思想是國際全面成本管理促進會借助“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提出的,并給項目全面成本管理下了以下定義:通過有效地使用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去計劃和控制項目資源、成本、贏利和風險。在建筑領域,實行工程項目的全面成本管理,也就是實行全項目、項目全員參加。其中,全項目是指項目從施工準備、施工階段、竣工驗收都要進行成本管理。
通過成本的計劃、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方法,計算施工過程中完成工程量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比較分析;項目全員是指參加項目施工的全體人員,從項目負責人、技術、管理、政工人員和工人等,都要積極參加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明確項目的盈虧與每個參加者有直接的利害關系,開展群眾性成本管理;全過程是指成本管理的三個階段,即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管理。
對項目全過程成本管理的研究是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該管理思想認為,項目成本管理應該是貫穿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全過程、全方位的工作。因為項目的投資要貫穿于項目建設全過程,而且項目實施之前的決策和設計方案對投資的影響最大。
因此,成本管理的關鍵在于采取經濟技術手段,以設計階段為重點,對項目建設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管理。簡單地說,就是通過開源和節流進行成本管理,使項目的凈現金流(現金流入減去現金流出)最大化。開源是增大項目的現金流入,節流是控制項目的現金流出。在項目建設期,開源表現為擴大項目融資渠道,保證項目能夠籌集足夠的建設資金:節流是使融資成本或代價最低,最節省地實現項目的必要功能。在項目經營期,開源表現為增加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投資收益等;節流就是控制項目經營成本。
此外,成本管理研究中比較重要的還包括作業管理法和戰略成本管理等。對作業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是由美國會計學家提出的,并在實踐上進行了探討。在項目管理領域中,一些研究者和管理者意識到了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
例如,澳大利亞建筑集團提出,作業成本法在建筑項目中應用,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美國公司的總裁認為,在項目會計系統中應用作業成本法可以使組織找出多消耗資源的環節,據以對產品或服務進行趨勢分析、盈利分析;美國的認為作業成本法在建筑項目的成本估計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美國學者認為,作業成本法在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時,需要與經濟價值分析相結合才能對項目進行更加符合實際的評價。
戰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由英國學者西蒙提出。此后,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成本優勢”,并提出了通過識別企業競爭戰略,制定簡單可行的戰略框架,以強調戰略成本管理方法。他用價值鏈把企業的活動分解成一些與戰略有關的活動,以揭示成本構成的變化,及現在的和潛在的差異化根源,其成本領先和差異性的概念便是戰略成本管理賴以建立的基礎。美國管理會計學者提出提高競爭力的桑克模式,他利用一系列的分析工具,為企業成本管理提供戰略性的透視,使戰略成本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更加具體化。進入20世紀90年代,英國教授提出了以作業成本制度為核心的戰略成本管理體系,日本理論界提出了戰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