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北京市 > 北京建筑材料管理系統
如何通過建筑材料管理系統保障建材質量
建材質量是建設工程質量的先決條件和保障,而檢驗檢測是保證材料質量最有效的手段,下面就是一篇關于建筑材料的檢測方法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序言
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對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建筑材料的質量問題是首要原因。所以,必須對建筑材料進行質量檢驗和控制,嚴格控制進廠原料的質量。為了確保原料的質量,我們必須按照國家、行業的有關標準、規范,對建筑材料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科學的檢驗。只有經過科學的測試、檢驗,才能正確判定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才能保證施工質量。
二,影響因素。
1.材料人員的能力、經驗、工作態度等,也會影響材料的監控工作,影響工程質量。
2.建筑材料供應無序,堆放不規范,堆積如山,沒有標識。管理者管理失當,對易出現問題的材料未采取相應的措施,使一些材料由于保護不當而日曬喪失了原有的性能。
3.因檢測不及時、誤檢、漏檢(如水泥貯存超過三個月),將不合格材料作為合格材料使用,造成一定的質量安全隱患。
4.由于施工人員的水平低,導致焊接(搭接)鋼筋接頭不符合要求,焊接后沒有及時檢測,直接使用,影響到設計鋼筋原材料的力學性能要求,影響工程質量。
5.直接使用未達到要求的產品,造成不必要的質量事故。
6.各地檢驗標準不同,程序各異,加之各地檢驗管理制度和檢測儀器不同,對工程材料質量的檢測管理也有一定影響。
三、建材檢驗。
1.檢測項目建筑材料多種多樣,在各種材料進場使用之前,我們都要按照國家、行業的有關標準、規范,對建筑材料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科學`檢驗。建材一般指結構用鋼及焊接試件、水泥、混凝土試塊、砌筑砂漿試塊、防水材料、混凝土及砂漿外加劑、建筑砂石、輕骨料等。
2.為了確保工程結構安全,對樣品的取樣和送檢都必須按照國家規范的規定進行見證取樣和送檢。應對其進行見證取樣和送檢,試件和材料都是:用于承重結構的混凝土試塊,以及用于混凝土的外加劑。試件配筋和連接接頭;承重墻用的砌漿試塊,磚和混凝土小砌塊;水泥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漿;地下,屋頂,廁所,廁所間用防水材料;國家標準規定必須進行見證取樣和送檢的其他試塊、試件和材料。
3.引起測試誤差的原因有很多,如測試方法不正確、測試環境溫度、濕度、人為因素等。在這些因素中,人為因素影響最大,如試驗操作者所采用的方法不對,那么試驗結果也不會正確,有可能由誤差轉變為錯誤。例如鋼筋做拉力試驗,有的工作人員將鋼筋拉長,出現縮頸現象時,就停止拉拔,這樣不對,伸長率結果錯了,這不屬于試驗誤差,而是人為的失誤。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檢驗方法,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4.資料處理有時,同組樣品的測試結果資料有較大的離散性,為了使測試結果更準確,應對某些材料的測試結果進行適當的處理。舉例來說,在水泥膠砂抗折試驗中,抗折試驗有3種情況:①若三種強度值之一超過平均值±10%,則需取下其超值,其余兩項強度值均取平均值,即為最終測試結果;②如果三項強度值均超過平均值的±l0%,則取其余一項為試驗結果;③如果三項指標均超過平均值的±10%,這個時候再做一次檢查。
測試結果有時會出現超出預期或超出預想,同一種試件有時會有較大差異,或同一種試件各技術指標之間出現矛盾現象,對這些情況,一定要認真對待,找出原因,及時進行重新檢測。
建筑材料的抽樣方法與檢驗要求。
1.鋼筋取樣法:熱軋鋼筋按同一牌號、同爐罐號、同規格、同交貨狀態、重量不大于60t的鋼筋為一檢驗批。
外貌檢驗要求:鋼筋表面應無裂紋、結疤、折疊。
機械性能測試要求:如果有一項測試結果不符合要求,就從同一批樣品中再用兩倍量再做一次測試。如果一種樣式仍然是不合格的,那么這批鋼筋就是不合格的。
2.水泥取樣法:一批水泥,一批水泥,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水泥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水泥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水泥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一批
檢查規定:水泥進場時,應檢檢出廠報告,復檢強度、安定性和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標。
3.集料取樣方法:將同一原產地、同規格砂礫、碎石、400m3或600t一次驗收,不足以上者一批。
檢查條件:砂層以粒度、含泥量、表觀密度、堆積密度等為主。
石屑檢測項目為粒級配、含泥量、泥沙含量、針狀物含量等。
4.磚取樣方法:每個廠家生產的磚到現場后,應按燒結磚200,000塊一次驗收,抽查數量為一組。外型抽簽抽簽50個抽簽,抽簽抽簽抽簽抽簽10抽簽。
檢測要求:出廠檢驗項目包括尺寸偏差、外觀質量、強度等級。
五、物料質量控制。
1.質量保證措施建立一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對工程材料質量檢驗、人員配備、組織管理、檢驗程序、方法、手段等各方面的管理。
確定物料檢驗程序,也就是制訂物料檢驗細則,根據各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物料檢驗計劃和細則。
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應建立完善的檢驗檢驗制度,由專人負責檢驗和檢驗,堅持“三檢”制度。要實施“事前”、“事中”、“事后”三層控制,尤其是“事前”控制,要防微杜漸,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材料進場后的質量控制為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材料進場時,應進行檢驗、驗收,看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該項目所用的建筑原料,在進入工地前,必須經過審批。在日常的監督檢查和現場檢查中,工作人員應把進場材料的復驗作為工作的重點。要核對物料的規格、型號、性能指標、數量、產地、外觀質量等等,看是否符合采購合同,如不符合,要求退回。全部進場材料須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驗收,并按要求進行試樣測試,測試不合格的材料嚴禁在施工中使用。在每次檢驗時,要仔細核對施工記錄和材料進場復驗報告,確保材料進場的頻率、數量、結果符合要求。對產品的類型、生產廠家、品種、型號等,應將批號不同的物料分開堆放,界限清楚,并有人管理。實施生產許可證和安全認證制度的產品,應當有許可證號和安全認證標志。采購原材料之前,應復查其生產許可證原件和安全認證標志,以防假冒。
六,結語。
伴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人們越來越關注工程質量。建材質量是建設工程質量的前提和保障,而檢驗檢測是保證材料質量檢查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必須按照國家、行業的有關標準、規范,對建筑材料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科學的測試、測試。建設和完善質量保證體系,明確物料檢驗程序,堅持三檢制度,以確保建筑材料的質量和工程質量。